弗洛姆

作者: 时间:2023-10-19 点击数:

 

埃里希·弗洛姆(Erich Fromm,1900-1980)是新弗洛伊德主义的最重要的理论家,在德国时弗洛姆是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成员,移居美国后始终保持和该学派的关联。弗洛姆思想的特色便是企图调和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跟马克思的人本主义学说,其思想可以说是新佛洛依德主义与新马克思主义的交汇。他1922年在海德堡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

 

1900年3月23日,弗洛姆生于德国法兰克福市一个犹太人家庭,为家中独子。1918年弗洛姆进入法兰克福歌德大学学习两学期法学。1919年暑假后,弗洛姆进入海德堡大学学习,改学“社会学”,老师有Alfred韦伯(马克斯·韦伯的兄弟)、卡尔·雅斯贝斯和李凯尔特。1922年从海德堡获哲学博士学位,次年至慕尼黑大学专攻精神分析学,1925年-1930年,他在柏林精神分析学会接受精神分析训练完毕。1930年,他开始临床实践,加入法兰克福社会观察学会。纳粹在德国执政后,弗洛姆搬到日内瓦,1934年进入纽约哥伦比亚大学。1943年离开哥伦比亚后,他帮助组建华盛顿精神病学学校纽约分校,1945年William Alanson White精神病学,精神分析和心理学协会。

 

1950,弗洛姆搬到墨西哥城,成为UNAM(Universidad Nacional Autónoma de墨西哥) 教授,直到1965年退休。这里的医学院建立精神分析部。他担任密歇根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从1957到1961年,1962年以后担任纽约大学文理学院心理学客座教授。1974年他搬到瑞士Muralto,1980年,八十岁生日前五天死在家中。弗洛姆坚持临床实践,出版著作。

 

弗洛姆的心理革命理论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治疗与拯救原理;二是培育创发性的爱的原理。

 

他认为,意识是指已被觉察到的人的情感、欲望和经验;而无意识是指尚未被觉察到的人的情感、欲望和经验。某种“社会过虑器”(一是指语言,二是指思维的逻辑方法)阻止了某些情感经验通过它,变成人的意识。因此,改变文化背景和社会制度,创造新的语言和思维的逻辑方法,就成了心理革命的关键。在他看来,一切时代文化中的人,永远面临着一个如何消除孤独、达到与他人结合的问题。“自恋”的方式不可取,唯一可行的办法在于同他人建立起一种融洽的爱的关系,培育自己“爱的能力”。这种爱是“创发性的爱”,是一个人的潜力充分得到发展的结果,是活生生的生命的流露,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艺术。他强调必须把培育创发性的爱同培育创发性的人格结合起来。这只有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才能形成,所以,要把培育爱的工作纳入到改变现行社会制度的斗争中去。

 

弗洛姆的作品以纪录社会政治以及作为基础哲学和心理学著名。

 

弗洛姆认为爱是人与人之间的创造力,而不是感情。他以此创造力把各种经常来当作「真爱」的证明的自恋神经症和性虐待倾向区别开来。弗氏相信爱的本质有四大元素: 关怀、责任、尊重和了解。认为「爱情」的经验只代表一个人未能真正了解爱的本质。弗氏利用圣经里约拿的故事说明在现今人际关系中,关怀和责任的特质已十分少见。故事讲述尼尼微城镇的居民有罪,要承受恶果,约拿却不愿意去拯救他们。弗称现代社会艾瑞克·弗洛姆的作品的人缺少对别人的自由的尊重,更不了解别人真正的希望和需要。

 

他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病态、不义的尺度便是它不符合人性和人的需求,据此他提出了人有五种需求:相属需求。指个体具有爱人与被爱的需求,希望认识别人,了解、关怀别人,并愿意对别人承担责任;超越需求。指个人希望在作为上超越物质条件的限制,在精神上能表现出创造性的人格特质;落实需求。指个人希望与别人、社会及与大自然亲密结合,从而获得安身立命的需求;统合需求。指个人力求自己人格统整,希望在世界上活出意义来的心理倾向;定向需求。指个人具有努力寻求生活方向从而获得心安的心理倾向。

 

主要著作:《逃避自由》(1941)、《寻找自我》(1947)、《弗洛伊德的任务--他的人格和影响分析(1959)、《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1961)、《爱之艺术(1956)

Copyright © 2010-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登录]

中国计量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浙ICP备11053665号 地址: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学源街258号    电话:0571-86914456